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61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及其成因解释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张儒媛  从柏林 《岩石学报》1993,9(3):211-226
  相似文献   
82.
在中国陆内南北板块之间古缝合线内大别-胶南高压地体中。分布着一套变质程度不一的杂岩系,我们将其划分出三期高峰变质作用形成的不同性质变形变质岩相带,并阐述了各自所代表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计算出它们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氧逸度、差异应力等热动力参数,为揭示地体变形变质环境和构造演化特点,提供了可靠(?)数值根据。  相似文献   
83.
造山带的网结状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结状构造样式是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线状强应变带与夹持其间的透镜状弱应变域规律组合格式。这种网结状型式在几何学上具有尺度不变性,并具三维特征,理论分析和实际观察指出,这种网结状构造样式,是在应变软化作用及变形分解作用控制下递进发育而成的,而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不均一性、组成造山带岩石的流变学特征以及变形物理环境,又是控制应变软化及变形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高俊  张建新  王荃 《地质论评》1993,39(1):57-63,T001
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NE向线性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西向东分为三个亚带:福清—云霄钙碱性火山岩带(J_3);长乐—东山NE向韧性剪切带(K_1); 平潭—东山变质地体(P_z—J_3)。火山岩带以浅层构造、脆性挤压变形为特征。变质地体为一外来体,以深层构造、多期(即前J,J,K_1)叠加变形为特征,并于J_3末增生到欧亚大陆边缘。韧性剪切带是叠加在变质地体增生带上,为一左行平移简单剪切带。  相似文献   
85.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岩石中的岩浆侵位变形构造、褶皱构造及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冀东太古宙高级区变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岩构造,包括在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表现的穿切构造、基性岩墙中的矿物定向构造以及基性岩体边缘及其围岩的变形构造等,褶皱构造可分为表壳岩褶皱及片麻岩褶皱,高级区可能不存在大型的片麻岩褶皱,通过镜下特征矿物相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变质基性岩墙的产状及特征,建立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从而为区域地质事件表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本文通过重磁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天然地震震源的统计以及深断裂与火山活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佳木斯地体与两侧的造山带有着截然不同的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类型,晚白垩世以来,其深部构造活动性较两侧更强。  相似文献   
87.
查册桥矿区位于江南过渡带,包括牛头高家金矿床、程檀金矿床、路源金矿点和东边金矿化点、杨梅尖金矿点.其中牛头高家金矿是安徽省首次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红土型金矿.研究区主体位于东至断裂与高坦断裂带交汇处及其两侧,三岗尖-杨美桥背斜核部及北翼.区内存在多个重要的赋矿层位,主要包括南华系休宁组、南沱组,震旦系蓝田组,寒武系黄柏岭组、杨柳岗组,奥陶系仑山组、东至组.高坦断裂带、兰程畈断裂带、奥陶系/志留系间的推覆-滑覆断层界面均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区内岩浆岩主要受其控制,物化探异常也主要沿其分布.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找矿潜力进行分析,认为区内具有寻找低温热液型-叠改型、层控夕卡岩型、岩浆热液脉型金、铜、钨、钼、银、铅锌等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88.
湖南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地球物理场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湘雄 《湖南地质》1992,11(4):334-342
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这些特征,显然是划分不同构造单元的准则之一。湖南大地构造分区的焦点,是江南地轴的归属问题,本文根据地震和重磁资料等,论述了它隶属于扬子准地台的合理性。指出省内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应在江南地轴东南缘,其南西段与传统界线一致,北东段有重大改变,应将衡阳盆地和浏阳隆起包容到江南地轴区。最后,本文突出地球物理场特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我省Ⅱ、Ⅲ、Ⅳ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89.
The basalts crop out widely in the eastern part of late Proterozoic Jiangnan orogen. In terms of their petrograph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types: low- and high-Ti. basalts. They crystallized from the magmas derived from the depleted upper mantle differing in partial melting degre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90.
The Late Triassic igneous rocks in the Yidun terrane can provide vital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Plaeo-Tethys in western China. We present new zircon U-Pb, whole-rock geochemistry, and Sr-Nd-Pb-Hf isotopic data for the Litang biotite monzogranites, Yidun terrane. The biotite monzogranites have a zircon U-Pb age of 206.1±1.0 Ma(MSWD=1.9,n=30), which indicates Late Triassic magmatism. The biotite monzogranites display I-type affinity, high Na_2O(3.38-3.60 wt%) contente,medii SiO_2(67.12-69.13 wt%), and low P_2 O_5 contents(0.10~0.12 wt%). They enriched in Rb,and Ba and depleted in Nb and Ta, with negative Eu anomalies(Eu/Eu*=0.74—0.81). They have evolved Sr-Nd-Pb-Hf isotopic composition, i.e.,(~(87) Sr/~(86 )Sr)i=0.714225 to 0.714763, negative ?_(Nd(t)) values of -2.0 to-2.6 with two-stage Nd model ages ranging from 1.01 to 1.05 Ga, negative ?_(Ht)(t)) values o f-3.4 to-4.1 with two-stage Hf model ages of 1.85 to1.88 Ga, suggesting a matured crustal sources. Their low Al_2O_3/TiO_2 ratios and medium Cao/Na_2O ratios, medium Mg~# and SiO_2 contents, low [molar Al_2O_3/(MgO+FeO~T)] values, and high [molar Cao/(MgO+FeO~T)]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 Litang biotite monzogranite was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metabasaltic rocks.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we propose that the Litang biotite monzogranite derived from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and closure of the Ganzi-Litang ocean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The mantle wedge-derived mafic melts provided sufficient heat for partial melting of ancient metabasalt protolith within the middle-lower cru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